close

 

 

 

媽媽讀:【親子天下】

陪孩子度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

 

13歲學步期,是「人生第一個叛逆期」,全世界兩、三歲孩子的父母,都深為家中那個「天使和惡魔的化身」而困惑苦惱!學步兒「難纏」,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。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?又可以怎麼做,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?


在網路上看到上面的這段文章,讓我想到我家妹妹現在正在經歷的過程。讀完了網路上的文章不說,和爸比分享文章、討論,還跑去買的這期的特刊。

 

主要是因為媽咪不喜歡說:妹妹都不乖,所以想要用更多了理解和愛去解構她的心理。因為不喜歡阻止妹妹問各種問題,所以想用更多耐心和分享去介紹這個世界。因為這些種種,所以媽咪努力的做功課喔!不斷細細的研讀,還認真的做筆記喔!

 

(先讚美一下親子天下這本雜誌,真的很不錯。現在這個時代,養孩子已經不像以前可以從老一輩那裡學到生活的經驗,或是以權威、單一的面向來處理。很多教養上的觀念和方式都需要爸爸媽媽自己找資料,並且從孩子的生活中細細的觀察他們的反應,再做出最合適的教養。)

 

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

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「學步兒」。短短兩年間,孩子學會走路、學會說話、學會分辨人我好惡,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:嫉妒、憤怒……

有人稱學步期是「人生第一個叛逆期」,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;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,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。

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,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,孩子面對的「成長壓力」,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。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。

學步兒之所以「難纏」,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。

雖然媽咪很早就知道這個「第一個叛逆期」的存在,也漸漸的感受到妹妹小人兒的確有「叛逆」的行為,不過卻不了解,原來她的身心所面臨的遽變有這麼的大~~原來在她小小的腦子裡,是真的在學習長大的~~

發展特徵一: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

這真是說到媽咪的心坎裡了,從易感的妹妹小人兒那次,媽咪就深深的感受到,妹妹情緒的力量好大。我可以感受到,她真的有情緒,而且在努力的處理自己的情緒。不論是用哭鬧的、用疏離的,還是利用其他的角色、自言自語式的說明自己的心情。她漸漸的感受到、並學習去處理這些情緒。

研究發現,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。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,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。

小人兒的心中,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:恐懼、害羞、嫉妒等。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,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,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。

根據約翰洛斯門(John Rosemond)在《兩歲小霸王》書中的說法,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,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,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。人本基金 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,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,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,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。這些,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。

父母可以這樣做:

父母可能因為孩子「很難搞」而苦惱,其實孩子也不好過。他絕非「故意」做對,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;他最壞的時候,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。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。

1. 抒解他的情緒: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,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,這是他一生對光線、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,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,有時也 不知道原因,加上語言能力有限,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。對於孩子的情緒,先不要問理由,而是接受他:「你心情不好喔!」

即使是對小人兒也是一樣,要有同理心。就像安慰大人一樣,先接受她的情緒,而不是不著邊際的教人不要難過,或是瞎說什麼安慰的話。就是簡單的接受:小人兒也會心情不好,給她溫暖的擁抱,讓她可以感受到接納,可以安心的「難過」。

2.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:孩子有情緒時,不要壓抑,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。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,試著幫他說,幫他重組句子,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:「沒辦法完成拼圖,讓你很生氣,對不對?」

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,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。你對待他的方式,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。

想不到媽咪用理性的這招,居然符合了小人兒的心理~~從現在開始 學會理性 學會面對分離是媽咪嘗試用理性的言語和妹妹溝通,也得到妹妹正面的反應。試著引導她說出心裡的感受和需要,表達同理心之外,不哄騙她,理性跟她說明事情的原因。媽咪控制著脾氣,希望做榜樣,以身教的方式,讓她知道要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。

就說孩子是自己的鏡子,透過看孩子,媽咪也反省自己。

3.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: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,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,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,或試圖控制。引導他說出感覺,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,像是:「媽媽現在不在,不過等她回來,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。」

爸比的「情緒假說」又進一步得到證明了,妹妹的疏離有可能就是她試圖控制自己感覺的外顯行為。謝謝綠色的小羊的引導,讓媽咪有機會聽到妹妹的感覺。幫妹妹轉移注意力,也是媽咪努力在做的電話中,跟她說:等媽咪回去,我們一起再讀一次「大家來大便」好不好?或是準備好貼紙本,留給她在媽咪不在的時候,可以自己玩。一起建立一些回憶、一些期待,一起計畫在一起的時候要做什麼,去看鴨鴨、去散步或是一起看書,在分開的時候,有一些話題可以聊聊、一些事情可以想想,紓解一下思念的情緒(這情緒可不是只有妹妹才有,媽咪也很想她)

妹妹~~爸比和媽咪會在你身邊,陪你渡過這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階段和關卡,希望妳平平安安的長大。

一共有五個發展特徵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【親子天下】看看~~

媽咪會好好觀察妹妹,認真的做筆記,紀錄妹妹~~也記錄自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g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